時下正是刺梨采收的季節(jié),步入鼎新鄉(xiāng)五一村常寨組刺梨種植基地,漫山遍野一片金黃,一個個個頭飽滿、金燦燦的刺梨壓彎了枝頭,微風一吹,整個山間都飄散著清香。刺梨樹間,百余名果農穿梭其中,采摘、裝袋、搬運……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。
“李老三,你這幾年鉚足勁擴種刺梨,這季刺梨?zhèn)€頭比往年大,估計賣刺梨的錢足夠你娶媳婦了。”
村民在采摘刺梨
“還差點,聽那些收刺梨的說,你已賣得3萬多元,如肯借我5000元,娶媳婦就分分鐘的事……”
刺林叢間,村民們邊摘刺梨邊互相調侃,掛在臉上的笑容,盡顯豐收的喜悅。
“哥在山上摘刺梨,妹在家頭織嫁衣;刺梨換成紅鈔票,八抬大轎把妹娶……”
村民在采摘刺梨
采摘現(xiàn)場,不時飄來村民們自編的山歌聲。
如今,刺梨儼然成為五一村經濟支柱產業(yè)之一。然而在種植之初,卻是一波三折。
2011年,五一村開始布局刺梨產業(yè),起初,很多村民不理解,覺得種植刺梨沒有發(fā)展前途,害怕賣不出去,村委會免費發(fā)放刺梨苗,大家還是猶豫不決。種植玉米、洋芋雖然產量低下,但好歹“手中有糧,心里不慌”。
為改變群眾固步自封的小農意識,村“兩委”班子多次召開群眾會,宣傳刺梨產業(yè)的經濟效益及發(fā)展前景,并組織部分思想開闊、富有超前意識的種植戶到周邊先進的刺梨種植基地考察學習。
村民將刺梨轉運到銷售點出售
考察學習過程中,恰逢經銷商正在當?shù)厥帐鄞汤妫ㄟ^了解,一畝地所產的刺梨收入達2000元以上。望著群眾把一袋袋金黃刺梨換成一張張百元大鈔時掛在臉上的笑容,讓隨行考察學習的村民艷羨不已。回來后,在村委會的組織下,當年就在常寨、鴨院、茨沖、包包上四個組建立了2200畝刺梨種植示范基地。隨后,在大方縣石漠化中心40萬元資金支持下,又栽種了870畝刺梨,五一村刺梨種植規(guī)模已逾3000畝。
“種植一畝玉米,去除種子、肥料、農藥,能值1000元就算不錯了。而種刺梨,畝收1500斤,這幾年市場價非常穩(wěn)定,每斤1.3元左右,每畝可賣近2000元,比種玉米劃算多了。”
常寨組村民李書杰,跟隨考察學習后,果斷將13畝玉米地全部改種刺梨,成為了五一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。迄今,他賣刺梨累計收入已逾20萬元。昔日長在山里的野果果,如今成了全家的致富果,要是在以前,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。
村民將刺梨過磅
“大家不要擠,一個一個地來,免得過磅的人記錯數(shù)量……”
離刺梨基地不遠的五一村垮山組老年活動中心門口,畢節(jié)欣揚農業(yè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派出的收購人員正在有序收購刺梨,道路兩旁,停滿了刺農們裝運刺梨的貨三輪、小貨車。
“我們村刺梨口感非常好,刺農在裝袋過程中,不摻爛果與未成熟果,非常講誠信,每逢刺梨成熟,畢節(jié)欣揚農業(yè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、大方金維寶生物有限公司以及周邊企業(yè)競相前來收購。”五一村副主任李斌介紹。
銷售點設在家門口,解決了刺農們刺梨成熟愁銷路的困惑。刺梨成熟期,把所有的精力全放在采摘刺梨上。
收購商刺梨收售
“全家老小齊上陣,都摘了五天了,但因種得太多,不得不請人采摘,每天可摘3噸左右,要開出2000多元的工資。”常寨組種植大戶郭太林有18畝刺梨,每天都要雇傭20多人采摘。
“在家閑著也是閑著,郭太林以每斤4毛錢的價格請我摘刺梨,摘得多就賺得多,我已經采摘三天了,一天還是有兩百左右塊錢的收入。”大土組村民郭太秀,一邊手腳麻利地采摘果子,一邊開心地說。
“今年的刺梨很好,每畝鮮果產量1500斤左右,3000畝刺梨預計可產鮮果450萬斤,以每斤1.3元計算,可實現(xiàn)產值580余萬元,除去支付給群眾的采摘費200余萬元外,刺農可收入300余萬元。”五一村黨支部書記張習文篤定地說。
溫馨提示:
1、請關注微信公眾號:gz163rsw官方具體簡章發(fā)布后,我們會第一時間通過公眾號分享給大家。你可以在公眾號中回復“貴州公務員”隨時查看最新動態(tài)。
2、有疑問可加小編個人微信:gz163rsw
貴州人事招考信息網官方公眾號:gz163rsw
貴州特崗教師招聘招考信息網官方公眾號:gzjszpw
貴州醫(yī)療衛(wèi)生招聘信息網官方公眾號:gz163ylwsw
掃描下方二維碼直接關注公眾號